AABB认证咨询-AABB CT 标准下细胞治疗产品与运输容器标识的 “双维度” 规范指南
发布日期 : 2020-10-28
文章来源 :
阅读次数 : 35
分享 : 



在细胞治疗领域,标识是产品 “身份” 与 “风险” 的核心可视化载体—— 从供者来源、产品属性到运输警示,清晰且合规的标识不仅是追溯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关键,更是保障临床使用安全、运输过程风险可控的基础。AABB CT 标准通过 “表 1 细胞治疗产品的标识要求” 与 “表 2 运输容器的标识要求”,从 “产品全流程” 与 “运输全载体” 两个维度,构建了一套覆盖 “采集 - 处理 - 分发 - 运输” 的标识规范体系,解决行业中 “标识信息缺失”“格式不统一”“运输风险预警不足” 等痛点。
一、细胞治疗产品标识:覆盖 “全流程节点” 的身份锚定
表 1 围绕细胞治疗产品 “采集完成、过程标识、处理完成、分发与发放” 四大关键流转节点,对 26 项核心标识要素的呈现方式(以 P “永久性粘贴”、A “贴附”、R “随附记录”、N/A “不适用” 区分)进行明确规定,确保产品在每一个环节都 “身份清晰、风险可知”。

1. 核心标识要素:锚定 “唯一性” 与 “安全性”
- 供者与产品基础信息:“供者标识(产品的唯一字母 / 数字标识)”“产品和调节品名称”“产品属性” 等(如表 1 项 1 - 3),在 “采集完成” 阶段就要求永久性粘贴(P)。这是给产品 “打身份标签” 的第一步,如同为细胞产品发放 “终身身份证”,确保从采集源头就能与其他产品区分。例如,造血干细胞产品的供者标识会包含供者编码、采集日期等信息,后续处理、分发环节可通过该标识快速追溯 “细胞从谁而来、何时采集”。
- 生物安全与临床适配信息:“生物危害标识”“供者 ABO 和 Rh 血型”“细胞相容性(如适用)” 等(如表 1 项 14、18),需在 “处理完成” 或 “分发与发放” 阶段以 ** 贴附(A)或随附记录(R)** 呈现。这类信息直接关系临床使用安全:供者血型若未清晰标识,可能导致输注时出现血型不合的溶血反应;生物危害标识则提醒操作人员 “该产品存在感染风险,需特殊防护”,避免操作不当引发的安全事故。
- 特殊警示与使用限制:“‘请勿辐照’(如适用)”“‘仅限自体使用’” 等警示语(如表 1 项 19、23),需根据场景贴附(A)。这类标识是临床使用的 “安全闸”:若产品标注 “仅限自体使用”,却被误用于异体患者,可能引发严重免疫排斥;“请勿辐照” 则能避免细胞因不必要的辐射受损,保障产品活性。
2. 节点化呈现:匹配产品流转的动态需求
- 采集完成:侧重 “源头信息固化”,供者标识、采集日期等核心信息需永久粘贴,确保 “初始身份” 不丢失,为后续追溯筑牢基础。
- 过程标识:部分要素(如 “产品属性”)暂不适用(N/A),因产品仍在加工中,属性未完全确定,避免 “提前标注导致信息错误”。
- 处理完成:需补充 “处理后新增信息”,如细胞存活率、最终产品规格等,通过贴附或随附记录完善产品 “成熟身份”,让下游环节(如临床端)清晰知晓产品质量。
- 分发与发放:聚焦 “临床使用指引”,如受者姓名(若已知)、有效期、使用限制警示等需清晰呈现,确保临床端 “拿到产品就能安全使用”。
某 CAR-T 细胞治疗中心曾因 “采集完成阶段供者标识粘贴不牢”,导致后续处理环节无法追溯供者信息,延误产品放行;严格执行表 1 “永久性粘贴” 要求后,此类问题彻底解决,足见节点化标识对追溯效率的关键作用。
二、运输容器标识:覆盖 “全载体类型” 的风险预警
细胞治疗产品运输是 “跨机构、长流程” 的环节,运输容器作为产品的 “移动保护舱”,其标识需清晰传递 “风险属性” 与 “操作要求”。表 2 针对 “原件、装运单据、外运集装箱” 三类载体,明确 7 项核心标识要素的呈现方式,保障运输过程 “风险可视、操作有据”。
1. 核心标识要素:聚焦 “安全运输” 与 “精准交付”
- 风险警示类:“生物危害标识”“‘请勿辐照’”“‘请勿进行 X 射线检查’” 等(如表 2 项 1 - 3),需在 “装运单据(R = 随附记录)” 或 “外运集装箱(A = 粘贴 / 附上标签夹)” 呈现。生物危害标识让物流人员第一时间知晓 “需生物安全防护”;“请勿 X 射线检查” 可直接规避细胞因辐射受损的风险 —— 某间充质干细胞产品曾因运输时被误做 X 射线检查,细胞活性从 90% 骤降至 60%,此类标识能有效避免这类事故。
- 交付指引类:“接收机构的名称和街道地址”“接受机构联系人的姓名和电话号码” 等(如表 2 项 6 - 7),需在装运单据或外运集装箱清晰呈现,确保 “产品精准送达”。若地址或联系人错误,可能导致产品滞留甚至丢失,对时效性要求极高的细胞治疗产品(如新鲜造血干细胞)而言,将造成不可逆的损失。
2. 载体化呈现:匹配运输场景的信息触达需求
- 原件:作为产品直接的 “包装容器”,部分标识(如生物危害)可随附记录(R),让开箱操作人员第一时间获取风险信息。
- 装运单据:是物流流转的 “官方凭证”,所有核心要素(风险警示、交付信息等)都需随附,供物流、仓储等环节人员核查,确保运输全流程 “信息可查”。
- 外运集装箱:作为 “外层运输单元”,需通过粘贴标签夹(A)呈现关键警示(如生物危害、X 射线禁忌),让远距离运输中的装卸、中转人员快速识别风险,避免不当操作。
某细胞冷链物流公司严格执行表 2 要求,在外运集装箱粘贴 “生物危害 + 请勿 X 射线” 标签后,运输过程中因操作不当导致的产品质量问题发生率下降 40%,充分体现了运输容器标识的防护价值。
三、标识管理的 “验证” 与 “协同”:保障规范落地
标准中 “5.8.3 包装和标识” 进一步强调,标识需通过 “多环节验证” 确保准确性与完整性:采集机构需在采集后立即核实标识,处理 / 存储机构要在接收后、关键流程步骤(如转移存储位置、分发前)核实,给药机构需在使用前核实。这意味着标识不是 “贴完就不管”,而是要通过 “采集 - 处理 - 临床” 多环节交叉验证,避免信息错误流转。
同时,“5.8.4 标签术语” 要求产品名称、属性等参照 “人类医疗产品标准术语”,确保行业内 “术语统一”。若不同机构对 “CAR-T 细胞产品” 的标注五花八门,跨机构追溯时会因 “语言不通” 导致效率低下,统一术语是实现全行业协同追溯的基础。
总结:标识是细胞治疗 “全链条安全” 的 “可视化纽带”
AABB CT 标准通过表 1 与表 2,将细胞治疗产品从 “采集端” 到 “临床端”、运输容器从 “原件” 到 “外运载体” 的标识要求系统化、节点化、载体化,核心目的是让 “每一个产品、每一个运输环节” 都能通过标识实现 “身份可查、风险可知、操作可循”。对细胞治疗机构而言,落实这些要求需做好三点:
- 流程嵌入:将标识粘贴、验证要求融入 “采集 SOP、运输 SOP、临床使用 SOP”,让员工在日常操作中自然合规;
- 工具保障:采用防水、防撕的标识材料,搭配数字化系统(如扫码关联电子记录),提升标识耐用性与追溯效率;
- 跨机构协同:与供者机构、运输商、临床机构约定标识术语与呈现方式,确保 “全链条标识语言统一”。
唯有如此,标识才能真正成为细胞治疗全生命周期中 “安全与追溯” 的可视化纽带,支撑行业高质量发展。
关键词
AABB CT 标准
细胞治疗产品标识
运输容器标识
标识验证
采集处理分发
运输安全
可追溯性
S
服务项目
ervice items
H
热门文章
ot Article
C
联系方式
ontact us

400-690-0031

contest@cts1983.com

深圳市龙岗区平湖街道平安大道1号华耀城12栋605

扫一扫
获取更多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