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ABB认证咨询-AABB CT 标准 C5.2 条款全面解读:构建细胞治疗过程开发变更的合规与风险防线
发布日期 : 2020-05-19
文章来源 :
阅读次数 : 84
分享 : 



在细胞治疗领域,过程与程序的开发(如新建 CAR-T 细胞制备流程)、变更(如优化干细胞冻存方案)是机构适应技术迭代、提升治疗质量的重要手段,但这类调整若缺乏规范管控,可能导致细胞产品纯度不达标、患者输注风险升高、合规性缺失等问题。AABB CT 标准中 C5.2 “过程和程序的开发和变更” 条款,以 “全流程闭环管理” 为核心,从变更控制、过程策划、过程确认到过程实施与评价,搭建了覆盖 “事前 - 事中 - 事后” 的管控框架,为细胞治疗机构提供了可落地的操作规范,有效解决 “变更随意化”“策划碎片化”“确认形式化” 等行业痛点。

一、变更控制:以 “精准审批 + 科学验证” 锁定核心风险
条款开篇明确 “新建或变更过程和程序应得到控制”,5.2.1 “变更控制” 进一步细化两大核心要求,直指变更管理的关键风险点 ——“未经评估的变更可能破坏现有质量体系”。
1. 变更原因分析与审批:避免 “盲目调整”
机构在发起变更前,需先明确变更原因,且必须获得 “适当批准”。这里的 “适当” 需结合变更影响范围界定审批层级:例如,仅调整细胞培养箱清洁频率(从每日 1 次改为每两日 1 次),属于低风险变更,可由实验室主任审批;而变更 CAR-T 细胞转导所用病毒载体(从慢病毒改为逆转录病毒),涉及产品效力、安全性的核心变化,需经机构质量委员会、医学主任联合审批,必要时还需同步报监管部门备案。某细胞治疗中心曾因未明确变更原因(为降低成本更换血清供应商)且未获合规审批,导致批次细胞活性从 92% 降至 78%,最终触发产品召回,印证了 “原因分析 + 分层审批” 的必要性。
2. 针对性验证:守住 “安全与质量底线”
条款特别强调:“任何可能影响受试者安全性或细胞治疗产品的特性、纯度、效力、完整性、安全性或有效性的变更,应在实施前进行验证”。验证需聚焦变更带来的核心影响,设计科学的验证方案:
- 若变更细胞分选设备(从流式细胞仪 A 型号换为 B 型号),需验证新设备的分选纯度(需≥95%,与原设备一致)、细胞回收率(≥80%),以及对后续细胞扩增效率的影响;
- 若优化细胞输注前的复温流程(从 37℃水浴 5 分钟改为 37℃恒温箱 10 分钟),需验证复温后细胞的活率(≥90%)、凋亡率(≤5%),确保变更不损害产品有效性。
这种 “先验证、后实施” 的逻辑,本质是将风险控制在变更落地前,避免不合格过程投入临床应用。
二、过程策划:以 “全维度覆盖” 保障方案科学性
5.2.2 “过程策划” 要求将质量要求融入新开发或变更的过程、产品、服务及方法中,并明确 10 项必须覆盖的策划内容,形成 “无死角” 的前期规划体系,这是确保过程 “从设计之初就合规” 的关键。

1. 合规与知识基础:筑牢策划 “根基”
- 合规评估(1):需梳理新过程涉及的所有法规与标准,例如开发异体干细胞制备流程时,需符合《人源性干细胞产品药学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》中关于供者筛选、细胞制备环境的要求,避免因合规疏漏导致后续整改;
- 知识评审(2):通过查阅最新临床研究文献(如近 3 年《Blood》期刊中干细胞扩增技术的突破)、总结机构过往操作经验(如同类过程的失败案例),为过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,避免 “闭门造车”。
2. 风险与利益平衡:把控策划 “核心”
- 风险与效益评估(3):需量化分析过程的潜在风险与收益,例如开发自动化细胞培养系统,收益是提升批次一致性(CV 值从 15% 降至 5%),风险是设备故障导致批次报废,需制定备用培养方案(如预留手动培养空间)对冲风险;
- 相关方沟通(4):明确受影响的内外部各方(内部:实验室、临床科室;外部:供者、患者、监管机构),并建立沟通机制,例如新过程涉及供者样本采集流程调整,需提前告知供者服务中心,同步更新知情同意书内容。
3. 资源与影响预判:确保策划 “可行”
- 资源需求评估(6):涵盖人员(需培训掌握新设备操作的技术员)、设备(如新增生物反应器)、物料(如专用培养基)、场地(如扩大洁净区面积)等,避免因资源不足导致过程 “纸上谈兵”;
- 跨过程影响评估(7):分析新过程对其他流程的联动影响,例如变更细胞储存温度(从 - 80℃改为 - 196℃),需同步调整冷链运输方案、储存设备校准频率,避免仅优化单一环节引发 “连锁问题”。
这 10 项策划内容相互关联,形成 “科学、合规、可行” 的过程设计方案,为后续实施奠定基础。
三、过程确认:以 “结构化验证” 确保落地可行性
5.2.3 “过程确认” 要求在新过程或变更过程实施前,完成系统性确认,避免 “设计美好但落地失效”。5.2.3.1 进一步明确确认活动需包含 5 大核心要素,形成 “目标 - 标准 - 审批 - 审核 - 纠偏” 的闭环验证逻辑。

1. 明确目标与职责:避免确认 “无方向”
确认需先设定清晰的目标(如 “新 CAR-T 制备过程的细胞转导效率≥30%”)、划分人员职责(如质量部门负责制定确认方案,实验室负责执行操作),确保参与方 “各司其职、目标一致”。
2. 制定评审标准与批准计划:避免确认 “无依据”
- 评审标准(2):需量化且可操作,例如细胞纯度、活性、微生物污染等指标的合格范围,避免用 “效果良好”“符合要求” 等模糊表述;
- 计划批准(3):确认方案需经医学主任、质量负责人联合批准,确保验证逻辑合规、覆盖关键风险点。
3. 审核结果与纠偏:避免确认 “走过场”
- 结果审核(4):对确认过程中产生的数据(如 3 次重复试验的细胞活性数据)进行专业审核,判断是否达到预设目标;
- 纠正措施(5):若未达目标(如转导效率仅 25%,低于 30% 的标准),需分析原因(如病毒载体滴度不足),采取针对性措施(如更换高滴度载体),并重新开展确认,直至满足要求。
例如某机构开发新型干细胞扩增过程,首次确认时细胞扩增倍数仅达 8 倍(目标 10 倍),经分析发现是培养基添加比例不当,调整后再次确认,扩增倍数提升至 11 倍,最终通过验证,确保过程落地后能稳定达标。
四、过程实施与评价:以 “动态优化” 实现持续改进
5.2.4 “过程实施” 要求对新过程或变更过程的落地进行策划与控制,而 5.2.4.1 “实施后评价” 则是确保过程 “持续适配需求” 的关键,构成管理闭环的最后一环。

1. 实施策划:保障落地 “平稳过渡”
实施前需制定详细的过渡方案,包括:人员培训(确保所有操作人员掌握新流程,考核通过率需 100%)、分阶段试点(先开展 3 批次小试,验证稳定后再全面推广)、应急预案(如试点中出现细胞污染,立即切换回原流程),避免 “一刀切” 式落地导致临床中断。
2. 实施后评价:推动过程 “持续迭代”
评价需定期开展(建议每 3-6 个月 1 次),聚焦 3 大核心:
- 合规性:过程是否持续符合 AABB CT 标准、国家法规等外部要求;
- 有效性:是否达到预设质量目标(如细胞产品合格率、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);
- 适配性:是否适应技术发展(如出现更高效的细胞制备技术)、临床需求(如患者对治疗周期的缩短要求)。
若评价发现问题(如过程实施 6 个月后,细胞活性达标率从 98% 降至 90%),需回溯变更控制、过程策划、过程确认各环节,找到根源(如操作人员对新流程的熟练度下降),并启动新一轮变更优化(如增加定期复训),实现 “策划 - 实施 - 评价 - 优化” 的持续改进。
总结:C5.2 条款的核心价值 —— 构建 “可控、科学、适配” 的过程管理体系
AABB CT 标准 C5.2 条款并非简单的 “流程要求”,而是为细胞治疗机构提供了一套 “风险前置、全程可控、持续优化” 的过程管理方法论。其核心价值在于:通过变更控制防止 “风险失控”,通过全维度策划确保 “方案科学”,通过结构化确认保障 “落地可行”,通过实施后评价推动 “持续适配”,最终实现过程与程序的开发、变更始终围绕 “保障患者安全、提升产品质量、符合合规要求” 三大目标,为细胞治疗技术的安全应用与高质量发展筑牢制度防线。
关键词
AABB CT 标准 C5.2
过程开发变更
变更控制验证
过程策划要点
过程确认流程
实施后评价
细胞治疗风险管控
合规管理
流程优化
资源评估
S
服务项目
ervice items
H
热门文章
ot Article
C
联系方式
ontact us

400-690-0031

contest@cts1983.com

深圳市龙岗区平湖街道平安大道1号华耀城12栋605

扫一扫
获取更多信息